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

《活著覺得麻煩的人》:如果我們都有病,那我們也都能好起來

 《活著覺得麻煩的人:逃避不可恥但沒用!日本精神科名醫教你走出迴避型人格困境,活得更輕鬆自在!》

作者 / 岡田尊司   || 出版 /  平安文化

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

《驚人習慣力》:習慣的養成,就是一種腦內策略

《驚人習慣力:做一下就好!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創造大奇蹟》

作者 / Stephen Guise ||  出版 / 三采

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

《你家就是這樣被偷的》:所有工作都有專業與顛覆常識的一面

本書題材就如同書名一樣有趣:一位竊盜慣犯的自白,曾在三年內因慣竊而有一億日幣以上的收入,但也因此吃了七年牢飯。

如今當然是轉行了,而將過去的「職業生涯」所見所想的記錄,所感受到的樂趣。到底職業小偷眼中的世界是如何?又,如何避免自己家變成小偷的目標呢?

手法最單純、風險最小的犯罪莫過竊盜。對小偷而言,行竊既需膽大,也要有心細的時候。從篩選目標開始,先找好下手的。房鎖稍微複雜一點,或看起來沒什麼錢的對象,就不太會引起興趣。

當然,現代保全設備日益進步,書中部分技巧也已經過時。但容易被鎖定的對象:防盜設備單純小套房+單身者(尤其女性較善於理財),還是最簡單的模式。

不管哪種犯罪者都不想被逮捕,所以罪犯絕對不會照著一般的印象來行動。為了在事前做好勘查與模擬演練,小偷反而會保持合宜的穿著談吐,以避免遭到盤問。通常在上午闖空門,事後並雇用司機做好逃逸計畫與銷贓的管道。

如何判別擦身而過的路人有沒有錢、從玄關推斷住戶教養階級、如何在闖空門後迅速判斷錢藏在哪裡,都是有趣的經驗談。如同作者所言:侵入陌生人家裡,有著窺視人們真實的意義,也是另一種能重見人性的角度呢。

2020年11月5日 星期四

《悟空傳》:離開世界之前,一切都是過程

《悟空傳》是從一篇高中生逆推薦給大人的書單文選書之一。今何在(作者)重新詮釋西遊記,有種世俗而荒涼的感慨,卻又那麼合情合理:

西遊記不是打打妖怪的冒險,而是一群人尋找已然失去的理想的故事。

只是,最終到了西天,成佛以後呢?沒有了,四個有血有肉的人,成佛以後,卻再沒有他們達成夢想之後的樣貌。

於是,解脫不過是死亡;正果不過就是幻滅;成佛就是放棄所有愛與理想,變成沒有靈魂的塑像。西遊本身,就是一場被精心安排成自殺的謀殺。

那為何作者仍寫西遊?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西遊路,走著走著直到虛無那天,既然無法回頭,就將過程走的精采ㄧ些。你不見得能成功追求到自己的目標,但即便知道這一點,仍然愛過、戰鬥過,也絕不後悔。

自石而生,在林而活,大鬧天宮後被鎮壓 500 年,重獲自由卻又處處是枷鎖。悟空傳的故事,就是成人歷經收編與馴化後的質疑與抵抗。

追求力量,發現力量不能給自己想要的;追求地位,發現永遠有比自己更高的;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,卻再也走不出自己的邊界。

過程中忘了自己為何而愛,為何而追求,最原本的樣子是什麼。

就像孩子總以為長大就能做到許多事,長大後卻一方面發現長大之後辦不到的事情更多,而最初那個純真與希望的自己,如同陷落的花果山而永遠失落。

若只將《悟空傳》視為一本普通小說,或許會生氣的吧。

情節大半是不斷重回那場大鬧天宮,時間跳來跳去的,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角度與惋惜,還有沒完沒了看來若有所思的台詞。如同人們一夜成長那幾個煎熬的瞬間,總讓人一再回放,不斷回到過去與自己對話。

取經是過程,或者從出發之始就注定是結果?在這樣迴圈式的大哉問下,故事收尾也是有其趣味。或許作者所給出最有意思的答案,就是找到另一個懂你的人一同出發吧。

若來處是空,去處亦是空,

在意識所存在的短暫時光裡,生命中所出現的,都是在漫長的時光中來到你面前的,

且珍惜,且追求,且遠行。

若非我執,人就不會痛苦;但若非我執,又哪來故事可言?

遠方有燈,你儘管向著亮光走去。

而腳下的路,走過就是人生。

像極了西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