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/Susan Forward || 出版/智庫出版
我自己很幸運,目前為止沒遇到情緒勒索的問題。但只要你還會繼續與許多人建立聯繫,《情緒勒索》就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,完全可列為義務教育指定讀物。
不只是為了防禦而讀,而是讀者能了解如何在關係裡健康溝通,維護自我,尊重他人,妥善面對情緒,而非讓恐懼與壓力主宰一段感情。作者分享的行動指南,則描繪出理想而健康的理想而健康的溝通樣貌,像個成熟而溫柔的大人去與人對話。
情緒勒索(Emotional Blackail)這個概念逐漸為人所知,但離作者 Susan Forward 出版此書不過才 20 年多一點而已。過去,這種在關係間的爭執(最後總要求單方面忍讓),會被當作單純的溝通不良。其實一直都是感情雙方力量在彼此角力,以「勒索」的面貌現身,是為親密關係中的陰暗面。
正所謂沒有感情,沒有傷害。那些能正中要害的加害者們,往往也是受害者最親密、最渴望依賴的對象,「他們」使受害者就範,控制決定與行動。
本書分為以下這些主要段落:
- 情緒勒索如何運作
- 情緒勒索交易狀況:一個巴掌拍不響
- 「恐懼」何以成為加害者與受害者的共同背景
- 如何回應情緒勒索者
首先作者便提醒,未必每次衝突、強烈的言語行為反應,尤其是針對雙方權利義務的設限都是情緒勒索。想公平互惠解決衝突,或是要逼受害者就範,會有完全不同的行動:
如果對方想公平互惠解決衝突:
- 開誠佈公討論你們之間的衝突點
- 知道你的感受與考量
- 找出你不遵從他們的原因
- 不推卸造成彼此衝突的責任
如果對方目標迫使你就範:
- 試圖掌控你
- 不理會你的抗議
- 堅持他們在性格與動機上絕對優於你
- 對於真正的問題採取逃避態度
作者並清晰描述情緒勒索行為所造成的混亂——恐懼、義務感與責任(Fear,Obligation,Guilt)。這都是一般人無法避免的情緒波動,情緒勒索者會毫不猶豫放大這些感覺,逼對方只能在服從或放棄這段感情二選一,並對受害者的影響視而不見。
情勒者並對受害者的判斷與抵抗抱持懷疑,進而挑戰我們的人格、動機與價值觀,施加壓力,讓受害者在熟悉的情境與關係裡迷失:當初愛的那個人去哪裡了?而「我」是不是真的是個自私的、小氣的、不體貼的人呢?
但作者也說明,一段關係裡如果出現情緒勒索,並不代表失敗,而是需要更誠實的面對、改正,讓所有關係回到更穩固的基礎。
勒索式互動之所以成立,「你情我願」絕對是重要元素。但本書絕非責難受害者,而是希望讓困局中的受害者更勇敢,去面對被強加的罪惡感,改變行為模式,向新方向前進。
忍一時風平浪靜?
情緒勒索造成的痛苦與困惑,主要是關係之中的需索:原本互相關懷的兩個人,有一方開始為了自身的利益所求,而罔顧對方的感受。如果不想面對衝突,難道忍耐與逃避不好嗎?情緒勒索的弔詭就在於,雖然順服了要求,但沒有一方得到真正的寧靜。
勒索者:對於受害者的恐懼、憂慮與不安,並不會一時的順服而滿足,永遠都會有下一次的威脅,也永遠不會發現自己被蠻橫而孤立於人群之外。
受害者:雖然不會威脅生命,但被奪走自我完整性(自我價值與自我評量全奠基於此項要素)。而勒索者越是加強需索,就越無法真心交流與付出,更無法滿足他們的希望與幻想。
假設維持一段關係就只能任人予取予求,這樣的關係有什麼好留念的?又有什麼基礎可言?
本書後半部,就是寫給受勒索者,如何突破現況的行動指南。也不一定是情緒勒索才可用,只要你覺得自己落入一個不愉快的溝通情境,便能用來參考:
- Step 1:將改變的意願成為具體形式,把注意力專注在自己身上,練習反擊
- Step 2:在對話中發出求救訊號:保留空間、冷靜觀察、擬訂策略
但如同作者所強調的,在情緒勒索之間,原本互相就有著感情存在。許多情緒勒索者並不會意識到自己的言行與施壓手段令人痛苦,因為受害者並沒有勇氣去認真陳述真相。因此大部分情勒者在受害者反擊回覆時,往往會感到驚訝。
受害者則要繼續堅持對話,表達感受,再觀察表達感受之後,對方願意改變、遵守承諾。
(但若已受到肢體暴力,請盡快尋找救援機構)
許多成年人處理事情的情緒與方式,其實與孩童時的經驗並沒有差太多,現在是讓我們心裡的小孩長大,堅強面對問題的時候了。
對自己好一點,注意傾聽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。一旦你感到困惑,不妨尋求諮商,或向親密的家人朋友尋求支持。你不必在 24 小時內完成一切,用自己的步調儲備能量,並重新塑造一個完整的自我。
那個強大的自己,一直在等著你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