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nxious People
作者:Fredrilk Backman || 譯者: 杜蘊惠 || 出版社:天培出版
不知不覺讀了菲特烈貝克曼第四本長篇小說《焦慮的人》,了解他擅長把人的偏執寫得可愛,尤其是老人,尖銳只是溫柔或缺憾的武裝。當實則善良的角色相互碰觸,堅持了大半生的固執開始消融,故事於此展開,不管是《明天別再來敲門》或《清單Hold不住的人生》皆是。
故事發生在除夕前一天,一個蒙面搶匪持槍闖進無現金銀行搶劫,失敗後逃逸到一個現場賞屋團,演變成挾持人質的場面。僵持八小時後,人質被釋放,警方聽到一聲槍響、滿地血跡,搶匪卻消失在被包圍一整天的公寓裡。
在這八小時內發生了什麼事?
很像是推理小說的開頭吧,甚至劇情也施展了部分的敘述性詭計。讀《焦慮的人》這本視角靈活、對話幽默的群像劇小說,胡鬧而緊湊的程度,都讓人回想讀伊坂幸太郎早期作品的爽快。
「焦慮的人」為何焦慮
《焦慮的人》這本小說的旁白相當吃重,甚至到了嘮叨的程度(西尾維新書迷感覺舒適)。隨著故事推進,一個在十年前自殺身亡的男子,作為「遺憾」,在旁白參與了整個故事的角色。
透過敘事角度在十年前後的切換,角色的心聲與對談,菲特烈貝克曼想說的故事是…
在一切都有理性解決方式的現代世界,個人的迷惘常常讓自己覺得很笨、很落伍,心裡就是沒辦法理所當然的接受,理所當然的「智慧」。為什麼不想、不行、不接受。很大的原因是,因為我們還有想要去愛的人。
許多場景是吵鬧喧嘩不休,邏輯顛三倒四,都在吶喊「我要保護他/她」。
為了愛焦慮,為了愛迷惘,
為了愛成了傻子,而又有個笨蛋愛上一個為了去愛的傻子。
愛人,夫婦,搶匪,陌生人,還未出生的人。
以事後論來說,所有的問題都會有合理的解決方式。但如果要繼續往前走,也唯有這樣的愛與混亂,能讓人們相互支持,串聯出一樁密室消失懸案,一個新年除夕的奇蹟,讓所有人都能在失落多年的空洞,重回愛與歸宿。
衝突是愛、和解也是愛,總覺得中年過後,越適合讀菲特烈貝克曼的故事。既有人懂自己的鑽牛角尖,也更能軟化去包容他人的強硬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