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1月3日 星期日

《我的家裡有神明:二代信徒的赤裸告白》:天上的父,我的爸媽去哪了?

「神様」のいる家で育ちました〜宗教2世な私たち〜

作者:菊池真理子 || 譯者: 林宛彤  ||  出版社:新雨

看到書名,第一時間以為是看過德州媽媽分享過作為神職/教職人員子女的壓力,但《我的家裡有神明》所分享的內容又更致鬱了。

作者菊池真理子在前一部作品《我的家住著趕不走的怪物》回顧自己的家庭:父親酗酒,母親寄託於宗教,也將孩子們帶到宗教。在孩子眼中,宗教龐大的存在將父母籠罩,連自己信仰的自由也陷入迷霧,連其他的選項都看不清。

被父母帶入宗教的孩子,作為宗教二代,受到以教義為優先的養育,過著與一般人不一樣的童年。孩子們對父母的愛與信任,被縫合在還沒有機會理解消化的宗教裡:是為了自己而信仰,或是為了讓父母開心而無選擇地服從呢?

宗教本身是中性的,確實有人能順其自然的從中得到幸福,但同樣也有產生疑問與痛苦的孩子:在家是神之子、是被選中之人、是神的所有物,但踏出家門,就只是個想要被愛、想要被肯定、想要活在當下的平凡人而已。

宗教是父母用人生尋覓的答案,反而成為宗教二代們的人生問題。甚至若宗教環境越封閉,二代就越難以在成長過程中與人際環境連結,

說到底父母是有選擇宗教的自由,但這些孩子並沒有,甚至從一開始就被剝奪。由宗教獲得的救贖與感動,也不屬於自己。

不信教不就好了?也沒那麼容易,小時候回應了父母對宗教的期待,那退教會讓父母難過嗎?

五個宗教二代分享的人生故事們,有些人最終找到了與父母及信仰和解的方式,也有些人與父母斷絕聯繫。孩子們能背負的事情太有限了,至少還能過好自己的人生吧。

解決的方法或許很複雜,但比起選擇宗教,孩子只是想被父母所愛而已。

「至少,想傳達像我們這樣的人存在著」

本書的出發點並不是要排斥宗教、不是要攻擊教徒,將他們更孤立於社會,只是希望有更多人了解也有些人在消化著情緒,找到自己看待宗教、原生家庭與連結社會的方式——「我」該如何選擇呢?只要因為宗教而痛苦的孩子,能被理解,可以更順利表達自己的掙扎就好了。

選擇要相信什麼,不也是一種追求幸福的方式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