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坂木司
譯者: 王蘊潔 || 出版社:春天出版社
剛畢業的杏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,但很羨慕那些閃閃發亮朝著目標前進的朋友。想到自己喜歡吃甜點,在百貨公司美食街看到上等和菓子店《蜜屋》去應徵,就開始工作了。
本書是杏在工作時,由客人購買與挑選和菓子的插曲,寫成的短篇故事。以小說的故事性來說是平淡如水,而且因為是短篇,所以一次大概一杯 300ml 的水。 原本打算限動寫個記錄就算了,寫的比預期的還長,於是還是整理成一篇。
對台灣的讀者來說,和菓子除了日式風情還有怎樣的意義與感覺?好可愛、好貴、好甜、熱量大概很高吧…因此在閱讀本書的收穫,是能跟著杏的視角聽到和菓子的故事:為什麼買和菓子,為什麼是某種和菓子,因為有怎樣的意義,是一本溫柔可愛的書。
和菓子的故事,就像是某種花語,都有自己的名稱與意義,一邊讀一邊會想哇真的好日本,想表達個心情真是細膩而迂迴,只能藉由和菓子來期待理解,或是只有歷史上某人某景某事。
明明只是掌心那麼大的甜點,思念他人的心情、中意他人的心情,如此此刻的心情能有人體會,只好寄託在這塊植於風土,由歷史傳承下來的滋味。
西式甜點或和菓子
杏在書裡曾遇到一個問題,「為什麼不選西式甜點,而是和菓子?」當然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沒什麼好比的,若不是為了一踩一捧,那真正的問題應該是,為何選擇本土,不管是甜點、菜系,甚至是一種生活風格。那真的會比較好嗎?面對強勢文化,只要有一點比較後,總會不自覺地放大心裏的自卑感。
所以我也很欣賞這個問題的收尾,和菓子之所以是和菓子,能流傳下來而不是式微消失,正是因為從材料、保存,甚至享用的習慣,存於文獻與詩歌。有自己的框架,也隨著時代超越框架累積意義。即使在歷史上默默無名的某人吃著和菓子,也就成了傳承的一部分,將美味與意義傳了下去。
屬於台灣的甜點又是什麼呢?總之我先吃了塊蛋黃酥:P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